一个活人与死人在组织解剖与形态结构上是一样的,但组织结构不是生命全部、更不能代表生命本质,在组织结构之中以能量信息流与小分子云为代表的 “心理”部分才是生命本质所在。心理是生命之“火”,没有心理的生命是“尸体”。心理是由脑神经能量信息流、植物神经+/-功能平衡状态、激素分子云网络构象、DNA能量网络等共同构成的宏观生命现象,它是历史的发生、现实的反映,随着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发展与消亡。
人生与死不由自己控制、而是由DNA决定,人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。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,只有感觉(心理)是属于自己(DNA现世外在表观编构)的,而生命外在形态即躯体是“它人”(DNA内在前世非表观编构)的。人是心理生命,不存在没有心理的个体生命,内分泌系统是心理的情绪表达系统,免疫系统是情绪内化的细胞行为效应系统,生命质量以及健康状态与“情绪”密切相关,不同情绪是由人的情绪生成模式(认知-情绪传导模式)形成的不同激素分子云组合,情绪是由认知模式转化形成,与社会应激事件与应激因子没有因果必然关系。
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、边缘系统、垂体下丘脑、植物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免疫系统与宏DNA网络等;并以量子状态、分子构象、DNA表观变化、细胞功能变化等能量形态转化为媒介;最终以生理功能状态变化、个体行为模式变化、形态学变化作为表达与表现形式。
心理分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两种状态,积极心理表现为积极认知、积极情绪、积极行为;消极心理表现为消极认知、消极情绪、消极行为。每个人都是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的统一体,从而形成不同心理构象、不同心理状态与不同心理级别,外在表现为不同人格、不同社会功能状态,内在表现为不同细胞行为模式、不同生理状态、不同健康与疾病状态。
图43、不同的认知、诱发不同的情绪、产生不同生理状态
购书二维码,微信扫描(或者长按识别)在线购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