冥想,让你的思想智慧点,让你的烦恼少一点-研究动态-中盛凯新
400-000-7760

冥想,让你的思想智慧点,让你的烦恼少一点

冥想,让你的思想智慧点,让你的烦恼少一点

冥想的本来面目

冥想最直接的概念,深沉地思索和想象。可以说,它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,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状态。在冥想期间,人们的思维处在一种平衡而专注的意识状态,一般是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,采取某些身体姿势(静坐、行走、瑜伽姿势等),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,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,或什么都不想。

日常生活中,我们的头脑经常处于一种思虑的状态,总是在想东西,想太多就忘记了知觉;当一个人的思虑太多,就会忽略身体的感知能力;长期处于思虑状态,心灵跟身体会高度的分裂;当很强烈的分裂时会失眠、焦虑、紧张,由此引起各种病症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等。

当一个人远离了知觉,处于”失念“的状态,其思维是完全脱离身体的,知觉失去了感知能力。

如果你留意观察一下路上的行人,特别是在大城市,你会看到每个人走的路是不是专心在走路,他的眼睛、动作各方面都被带到他脑子里想象的另外一个目的地,很难有很轻松走路的时候,这种走路的状态就是把意念剥离了身体。

如果你在清晨或者黄昏的时候,去观察在公园锻炼的老人,你会发现这时他们走路的状态和白天是完全不同的,为了走而走,动作肢体有和谐在里面。当一个人过度地思虑,使心灵离开了身体,身体和心灵的分裂,这种分裂会产生各种疾病。

冥想就是通过修习(修心练习),通过一系列的方法,让你重新把心灵和身体结合起来,进入一种感知的状态。

如何练习冥想呢?

其实冥想并不神秘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冥想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冥想状态。

首先,选择一个地方。

最好是安静些、不容易被打扰的舒适的地方。舒服地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。无论什么方式,都要求脊椎竖直。手平放在腿上,或在膝盖部位。确认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候,不会受到任何干扰。

然后,想想你的目的。

冥想的目的是可以减轻压力、对某件事情希望理出头绪,清静你的思想,增强你的记忆力等等。你或许有几个目的,重要的是在冥想前要使之明确。

其次,让你的思想安静下来聚焦。

有多种方式让思想聚焦,包括注意自己的呼吸,或者是重复默诵或轻唱一个或一组词,或者是看墙上的一副画面,让思想聚焦。

接下来,就是调息。

在思想聚焦后,让你的呼吸变得缓慢、深长。观察气息的进出,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呼吸。生命就是呼吸,生命无处不在,万物联系为一。

当然,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地练习冥想。

体会你每一刻的情绪、动作、告诉自己在做什么。你也可以排除杂念仔细聆听风声……只是去观察。

冥想的几个误区

1.静坐只是一种形式

过去,有一个年轻人在闭目静坐。有一天,一个禅师路过,看到年轻人,禅师就问:”你要静坐干什么?“

年轻人说:“我要解开我心灵的束缚!”

禅师呵呵,笑曰:“谁束缚了你?”

年轻人闻听,若有所悟。

禅师继续说道:“没人苦了你,是你自己在那儿了;没有万物束缚你,是你自己被束缚了;你这样做,不过是在束缚的心上守了一个静,你有被这个静束缚了;你这样静坐是越发自己苦了自己,孩子,万物给了你一份智慧,你面对的人给了你修炼的方便,哪里有什么束缚了你呢?!当你明白这些道理,你还用这个‘静’能解开什么呢?”

年轻人听完后,拜服禅师离去。后来, 年轻人成就了自己,成为一代宗师。

2.冥想是一种高深莫测的“心境”

冥想其实就是思想的本身,单纯的思想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刚出生的时候,思想是单纯的,不受束缚的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会遇到各种教条,各种规矩;我们会存在很多的欲望,并且往往无法获得满足,于是出现种种情绪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被束缚了。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,我们就会被困住,通过冥想我们就可以打破这种束缚,冥想是可以不被束缚的思想。

3.冥想是什么也不想。

如同我们上面表述的“冥想是可以不被束缚的思想。因此,冥想绝对不是什么也不想。冥想不是什么高深的境界,其实就是静心思辨的道理。让你的思想智慧点,让你的烦恼少一点,就是冥想的道理。

冥想就是教会你采用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思考问题,而不是停止思维。